

資助


演奏系列支持


豎琴贊助


夥伴



資助
演奏系列支持
豎琴贊助
夥伴
塞崇以其改編的德布西 《貝加馬斯克組曲》為此獨奏會揭開序幕。這部作品緣於沙龍音樂傳統,洋溢著迷人的優雅。德布西在創作此作時,其獨特的音樂風格正臻於成熟,他將沙龍傳統的典雅與早期印象派風格的朦朧巧妙融合,打造出一種如夢似幻,富有空靈的境界。塞崇的豎琴改編版,透過樂器獨特的音色,更突顯了這些細膩的特質。
I. 前奏曲
組曲的開篇是一首討人喜歡的前奏曲。開闊流暢的連奏樂句,營造出一種期待感,引領聽者步入德布西獨特的聲響世界。樂曲中蘊含的調式色彩,預示著德布西日後發展的和聲語言。此樂章輕柔流暢,奠定了寧靜優雅的基調。
II.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糅合歡愉與抒情元素,配以珠玉般的下行音階。輕柔變化的和聲隱現出德布西成熟時期的風格,在古典舞曲形式下增添了微妙的複雜性。
III. 《月光》
組曲的第三首《月光》是德布西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該曲從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歌中汲取靈感,原名《傷感之漫步》,但令人印象最深的還是詩對月光的相關描述。曲中輕柔起伏的旋律、閃爍的和聲與細膩的質感,令人聯想到月夜的空靈之美,而豎琴的改編尤其捕捉了幻境的特質,營造出如夢似幻的聲景。
IV. 巴斯比舞曲
活力奔放的巴斯比舞曲為整部組曲作結。喧囂生機與抒情時刻相映成趣。這首明媚的舞曲為組曲畫下歡樂而優雅的句點。
圖尼埃是豎琴史上最偉大的豎琴家及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中發表了 90 到 100 首作品,多數是為豎琴獨奏而作。就像許多作曲家一樣,圖尼埃的創作風格亦隨時間而變化。這場音樂會所演奏的作品多選於其成熟時期之作,他的作品深受德布西的影響,同時也可見薩蒂與拉威爾的風格痕跡。
在這套組曲中,圖尼埃充分發揮豎琴多變的音色與演奏技巧,運用了踏板滑奏、滑奏和弦以及異名同音等技巧,創造出詩意盎然且技術精巧的質感。
I.《聖誕馬槽旁的孩童》
此樂章喚起孩童們圍繞在聖嬰耶穌馬槽旁的純真與驚奇,柔和的旋律與如鈴聲般清亮的和聲,營造出虔敬與歡愉交織的氛圍。
II.《奇怪的騎手》
在這裡,我們認識了一位神秘且帶有些許俏皮的角色。音樂中不規則節奏和意想不到的和聲,勾勒出一種令人不安又引人入的感覺,吸引聽者進入一個奇幻迷離的敘事之境。
III. 《輕浮的商人》
組曲以一段活潑俏皮的樂章作結,描繪了一位活潑俏皮的輕浮商人。此樂章以趣味盎然的主題和閃耀的音響質感,生動呈現節慶市集中熱鬧繁忙的氣息,洋溢著歡樂與優雅的終曲氣氛。
卡普萊一位傑出的法國作曲家和指揮家,也是 20 世紀早期法國音樂的重要人物。卡普萊是德布西的摯友,因此他的作品經常充滿印象派特有的細膩色彩與氛圍,同時也展現出他個人精緻且多樣化的音樂風格。
這兩首嬉遊曲為卡普萊晚期的重要作品,並獻給著名豎琴家米雪琳·康(Micheline Kahn)。她於1924年在舊科隆比耶劇院(Théâtre du Vieux-Colombier)首演此作。作品由兩首意境迥異嬉遊曲組成:
I.《法國嬉遊曲》
第一首《法國嬉遊曲》融合了法國音樂傳統的輕盈與優雅,流暢的線條中點綴著意想不到的和聲變化,散發著一種優雅和俏皮的氣息。
II.《西班牙嬉遊曲》
第二首《西班牙嬉遊曲》與第一首生動對應,活潑熱烈,靈感來源於西班牙佛蘭明高舞曲。作品運用了豎琴多項特殊技巧,如短促的滑奏、顫音、踏板滑奏和異名同音,營造出「結他般的效果」,結合現代感的和聲與節奏變化,充滿節奏感與激情。
I.《神奇的鳥舍》
首樂章描繪了一座充滿奇幻色彩的鳥園。圖尼埃透過閃爍的豎琴音色與細膩的旋律線條,營造出鳥舍中生氣盎然奇妙氛圍。
II.《雪中叮噹聲》
此曲可以說是圖尼埃最具印象派風格的作品之一。比起旋律或明顯的結構,作品更著重於精心製作的聲效。畫面呈現法國鄉村的一個村莊,冬季暴風雪的朦朧視野隱約可見遠處一片荒蕪的田野。雪靜靜地飄落。圖尼埃巧妙地運用裝飾音符、泛音及偶爾的和弦,生動描繪風的呼嘯、雪的飛舞、教堂鐘聲的深沉迴盪,以及孤寂村落的靜謐冬眠。
III.《農民之舞》
組曲以充滿活力的節奏和大膽旋律作結。這支充滿熱情的舞曲靈感來自俄羅斯傳統農民穆季克(Moujik)。節奏的活力與民俗風情賦予樂章濃厚的生命力與質樸魅力,為整套組曲畫下生動歡愉的句點。
古典音樂史中,比佛瑞更會使用豎琴作為配器作曲家比比皆是,而佛瑞為豎琴及管弦樂所撰寫的作品——以其《安魂曲》為例——寫法並沒有特別冒險,並未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大家均為佛瑞決意為1904年為巴黎音樂學院的豎琴班撰寫考試曲而感到特別詫異。
當年只有14歲米雪琳·康(Micheline Kahn)在考試中憑借佛瑞的即興曲脫穎而出,而米雪琳此後亦成為世界知名的豎琴獨奏家,一直演奏直到1987年以97歲高齡去世。
米雪琳必是位神童——此即興曲非但在技巧上極富挑戰性,也對於演奏者的樂感與音樂有極高要求。該曲以一系列宏大的和弦開篇,充滿了華彩樂段與樂器和聲的奇妙運用,這些都被作曲家以夢幻美妙的的獨奏段落呈現。亦有一個說法是,佛瑞在撰寫此曲期間曾諮詢豎琴班教授哈瑟曼斯(Alphonse Hasselmans)的專業意見。這首即興曲較之於其最初的寫作目的,影響顯然更為深遠,並常駐豎琴曲目至今。偉大的鋼琴家科托(Alfred Cortot)將此曲改編為鋼琴即興曲,使其更廣為流傳。
以其充滿力量的精湛琴藝,塞崇(Emmanuel Ceysson)打破人們對其樂器固有的刻板印。他富有感染力的演奏與無盡的活力,讓豎琴在詩意與氣質的世界中,展現出閃爍的光彩。
在完全盲選和匿名的試音過程中,他從 70 位最優秀的同儕中脫穎而出,自 2020 年 9 月起成為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新任豎琴師,由 Gustavo Dudamel 擔任指揮。在擔任愛樂樂團首席豎琴之前,塞崇先在巴黎國家歌劇院豎琴首席,當時他年僅22歲,接著又在著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擔任首席豎琴長達五個樂季。
塞崇出生並成長於法國,曾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師從豎琴天后伊莎貝爾.莫雷蒂(Isabelle Moretti),並於五年間屢獲國際最高榮譽和獎項:2004年美國國際豎琴比賽金獎得主、2006年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甄選第一名和2009年ARD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第一名。這些成就奠定了他備受好評的獨奏事業。作為獨奏家,他活躍於卡內基音樂廳,威格摩爾音樂廳、巴黎夏沃音樂廳、慕尼黑愛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兵庫音樂廳等重要音樂廳,並與奧斯陸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RAI義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托、里昂國家管弦樂團、PKF布拉格愛樂樂團等樂團合作。
他亦參與世界各地重要音樂節,包括愛丁堡國際音樂節、卡塔赫納國際音樂節、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音樂節、飛躍演奏香港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卡拉摩爾音樂節及 Classical Tahoe音樂節等。
作為一名錄音藝術家,他的專輯涵蓋獨奏、室內樂及協奏曲豎琴曲目,與拿索斯、BR klassik、Naïve、Aparte、Alpha Classics等唱片公司合作發行了多張專輯,廣獲專業媒體好評。
他亦投入許多時間在世界各地教授大師班,曾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和赫爾辛基西貝遼士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並任教於舊金山音樂學院的豎琴中心。他最近獲委任為美國國際豎琴大賽副音樂總監,與Linda Wood Rollo及Elizabeth Hainen-DePeters密切合作,協助籌備即將到來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