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楊納傑克
〈鷹仍未離去!〉(選自《荒草漫步的小徑》)(4′)

盧利
〈靜音〉(選自《阿爾米德》) (3′)

楊納傑克
〈啞口無言!〉(選自《荒草漫步的小徑》)(2′)

第二章

貝多芬
第四鋼琴小品,作品126 (4′)

克蘭姆
〈無盡的魔圈〉(選自《大宇宙》)(2′)

貝多芬
第五鋼琴小品,作品126 (2′) 

第三章

利格第
《音樂探索》鋼琴曲集,第八首 (1′)

巴赫
賦格一(選自《賦格的藝術》)(3′)

利格第
《音樂探索》鋼琴曲集,第七首 (4′)

迷宮中心 —— 第四章

葛拉納多斯
〈愛與死:敘事曲〉(選自《哥雅畫集》)(13′)

第五章

薩替
〈冰冷的小品〉,第二首(選自《錯亂之舞》)(1′)

C. P. E. 巴赫
D小調幻想曲 (1′)

薩替
〈冰冷的小品〉,第三首(選自《錯亂之舞》) (2′)

第六章

佩茨
《重複盲點》:第一章 (3′)

馬雷士
夏康舞曲(選自《迷宮》)(格拉斯曼改編)(3′)

佩茨
《重複盲點》:第二章 (3′)

第七章

斯克里亞賓
〈精妙入微〉(選自《小品集》,作品56)(1′)

雷貝爾
<渾沌>(選自《元素》)(凱倫改編)(10′)

斯克里亞賓
《朝向火焰》,作品72 (6′)

《迷宮》:敘夢

事情發生時我大約15歲。那是個寧靜的春夜,夜鳥的啼唱聲彷彿從遠處傳來。一隻流浪狗的吠叫聲迴盪如神秘的呼喚,像要預告將要發生的事。牠是想告訴我什麼嗎?直到今日,牠躁動不安的叫聲仍不絕於耳。然而,睡意漸漸襲來。起初一切都是如此和諧恬靜,但那夜最終卻成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非但改變了我,還造就了今日的我。

夢猝然而至;沒有先兆,沒有序言,沒有起始,沒有前奏。我就這樣站在這座龐大的無限迷宮裡,被裡面的圍牆層層包圍。我從未見過如此矚目的建築,它駭人又不可思議。一股無從迴避的無情力量強迫著我前進,好像亟欲找尋什麼似的。究竟是要找到什麼?是出路嗎?逃生路線?還是啟示性的徵兆?我在這個永無止境的的迷宮裡拔足狂奔,打開門、往回走、重新出發、迷失方向、誠惶誠恐。

時間在停止,然後又加速了,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密集而激烈。我逕自走著,走了許多個小時,歷時也許數周,也許數年。我真的慢慢遠離了嗎?我停下來,氣喘吁吁,重整旗鼓,卻再一次倉皇失措,腳步踉蹌,方寸大亂。突然間,我聽見了聲音——奇異抽象的,卻又引人入勝。於是我讓這些聲音引導我,牽著我手。不,那並非旋律,而是無數聲響的碎片,它們互相凝視,恍如銀河中的星星,默默注視彼此。它們似乎在為我照亮前路,陪伴我走向迷宮中心。

我們到了。相會的時刻已經來臨。這是無可避免的。我知道它終將到來

這個夢,或這夢魘,多年來總纏繞著我,揮之不去。它帶來疑惑和無眠的夜,使我既興奮又焦慮。它挑戰我的信念,我的情感,還有我深信不疑的事。當然,我曾與身邊的人談論這狀況,但我的問題仍懸而未決,夢的出現亦似乎在加遽,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頻繁。

於是從某天起,我決定不再談論它。相反,我立意要尋找這座迷宮,為了重建它,讓它存在。是的,這樣的渴求在我內心燃燒。而繼續前進並拾回平靜的唯一方法,就是以音樂再現這座迷宮,憑著我在夜復一夜的旅程中聽到的聲音,試著重新拼湊這個無限拼圖。這成為了必須做的事,一種出於本能的需要。就這樣,經過數年極度探尋,這個節目誕生了。

一如每段個人旅程,我尋找的並非真相,而是希望把這座迷宮變成我自己的,揭露它的圖案、秘密和色彩,就如發現一幅蒙塵千年的古代壁畫。我永遠不會知道是否真的找到了出現在我夢中的聲音,它們出現的順序亦不得而知。但我倒是知道一件事:這個夢開始一點一點地從我的生命中消失,如同一段遙遠的記憶漸漸褪色,沒入回憶的地平線。

——大偉.格拉斯

《迷宮》:音樂視角

你要如何以音樂表達如此個人而親密的旅程?如何把不同的作品集合起來,從而再現那個在迷宮中心發生的詭異夢境?

迷宮的結構獨特,既令人著迷又心煩意亂,正好給予我們機會去進行一次極致的啟蒙之旅,讓我們得以脫離慣常的標準,深刻地探問自我,並勇敢開闢新道路。迷宮從古代開始一直有著自我尋找的象徵意涵,並貫穿無數祖先神話;它宛如奇妙的異域,驅使人類探索靈魂的最深處。這就是為什麼選擇楊納傑克和斯克里亞賓——兩位深富遠見、大膽而神秘的作曲家,以他們作品代表這座迷宮的入口和出口。

儘管迷宮看起來催人入睡,但它的構造卻是要求到訪者當機立斷:一旦步入迷宮,你必須前進、後退、再開始、觀察、決定、轉向、起跑、急停、思考、想像、做夢、想望,並全然重塑自己。當我決定以聲音展開這趟旅程時,用一連串的章節來呈現似乎至關重要,就如一卷由幾個短篇故事組成的小說一樣。因此這座迷宮由七個音樂章節構成,彼此緊密連結,每一章都代表旅程的新階段。

在迷宮中心,當相會的決定性時刻終於到來,我們會聽到葛拉納多斯的〈愛與死:敘事曲〉,這是鋼琴曲目中最淒楚的作品之一。與旅程中其他六個章節(每章各包含三部分)不同的是,這一章獨立成篇,猶如懸崖邊上一座獨自發亮的燈塔,面向浩瀚汪洋。

在我們的夢中,過去和現在經常融為一體,忘卻了時間、空間或年代。在這一段漫長的旅程中,過去的音樂與現今的聲音交會,完整的作品與短暫的片段結合。某些時候,原本為樂團或其他樂器創作的作品變成鋼琴獨奏曲。於是雷貝爾的〈渾沌〉——一首寫於18世紀、狂野而出人意表的管弦樂作品,經凱倫的改編後,在這個節目中找到屬於它的位置。〈渾沌〉的現代感令人驚嘆,足以媲美利格第和克蘭姆的音樂,或佩茨特意為這個計劃創作的《重複盲點》。

每個迷宮不純粹只是個人旅程而已。它也給予我們機會去叩問自身的生活慣常、傳統思想,以及我們的社會、政治和公民歷史。它的形式是如此迷離又強烈,迫使我們質疑集體記憶,放下過去,以更大的信心和決心擁抱未來。藉著踏上這趟旅程,我想挑戰古典音樂會的世俗觀念,希望另闢蹊徑,為21世紀的獨奏音樂會帶來煥然一新的表演方式。在實行這個想法期間,我深受歌德華麗的語句啟發:「但凡人所不知或未曾想到的種種,晚上會在意識的迷宮裡漫遊」。

——大偉.格拉斯

中譯:張苡璉

音樂家介紹

大偉.格拉斯曼 David Greilsammer | 鋼琴

被譽為當今最具創意和膽識的指揮家兼鋼琴家之一,法國/以色列古典音樂藝術家大衛.格拉斯曼 (David Greilsammer) 以其不拘一格且引人入勝的節目而聞名。他曾受邀於世界頂級音樂廳獻藝,其作品以創新、大膽以及不同藝術流派和類型之間的突破性碰撞著稱。

他的最新獨奏專輯《迷宮》由天真唱片公司發行,獲得無數五星級評價,並被國際媒體描述為「巧妙」、「迷人」和「勇敢」。作為一名指揮家兼鋼琴家,他由索尼古典發行的專輯廣受好評,包括《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以及《星期日泰晤士報》。

格拉斯曼因演奏莫扎特的音樂而聞名。這位指揮家兼鋼琴家在巴黎舉行了一整天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馬拉松」;而他亦在一個樂季內演奏並指揮了莫扎特共二十七首鋼琴協奏曲。被譽為創新音樂節目的創造者,格拉斯曼亦熱衷於演奏巴洛克及當代音樂作品。他亦對交響樂大師的音樂進行了獨特的詮釋,涵蓋了從貝多芬到拉威爾、蕭斯達高維契到史達拉汶斯基的作品。

格拉斯曼定期以指揮家/獨奏家的身份與樂團合作。近年的合作夥伴包括 三藩巿交響樂團、東京都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漢堡交響樂團、RAI義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北京國家交響樂團、以色列交響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圖盧茲市政大廈樂團、以及墨西哥國家交響樂團。在日內瓦歌劇院執棒後,本樂季他將在法國亞維儂歌劇院指揮歌劇《愛麗絲》。

自2013,格拉斯曼便擔任日內瓦室樂團的音樂藝術總監。該團為世界上最大膽和最具創造力的管弦樂團之一。他與日內瓦室樂團曾在柏林愛樂廳、漢堡易北愛樂廳、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紐約92Y、東京武藏野音樂廳、首爾藝術中心以及聖保羅音樂廳呈現具前瞻性的跨領域表演。

2022年,格拉斯曼被任命為哥倫比亞麥德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該團是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樂團之一,也是拉丁格萊美獎得主和Classical: NEXT創新大獎得主。

在過去的樂季,格拉斯曼曾在多個音樂殿堂及音樂節舉辦獨奏會,包括紐約林肯中心、華盛頓甘迺迪中心、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巴黎夏特雷劇院、韋爾比耶音樂節、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威尼斯雙年展以及納米比亞國家劇院。

藝術家清談分享

大偉.格拉斯曼解析《迷宮》(以英語進行)
(請勿於音樂會進行期間收聽)

節目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